当今“国学热”,国学课很多。一般都是讲解某一篇、某一段、某一句的大意。可是有一位教授,能对号入座地讲授每个汉字的字形、字音、字义。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字词在本文中的含义,而且能够了解字词在其他经典中的含义。
张红星教授是全国十大读书人物,十大藏书家,千家洞儒商大学导师。每年到国内外讲授国学200场,带领弟子300名,立志引领千万人走进国学。被誉为“国学飞人”。
张红星培养张门弟子精通传统“小学”即文字学、音韵学、训诂学,从字形、字音、字义角度讲授经典,每晚授课,夜夜弦歌。寻根溯源,深入浅出,成果斐然。
比如他给清华总裁班讲《论语》“阳货欲见孔子,孔子不见。归孔子豚,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,遇诸涂”,指出第一个“见”读“现”,不是阳货去见孔子,而是阳货想让孔子来见他。看孔子不来,他赠送孔子一只小乳猪。
有的学员误以为阳货找到孔子丢失的小猪来归还孔子。错在“归”字。张教授让学员每人拿起一张纸放在嘴边,发g时纸不动,发k时纸动。把“归”的声母g对转为k,就是馈赠之意。
有的学员误以为孔子等阳货死时才去拜访。错在“时”与“亡”两字。“时”是“伺”字,“亡”是“无”字。孔子是等候阳货不在家时去回访。“诸”是兼词,兼作代词和介词,“涂”通“途”,就是“遇之于途”。俩人狭路相逢了。
这样讲课,引人入胜。学员不断有新发现、新收获、新惊喜,欲罢不能,不愿下课。在人们普遍浮躁、厌学的情况下,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到经典文本上,还是不多见的。因此他的课约总是不断,许多人听了他的课开始喜欢国学。有人感觉经典枯燥、深奥,与他接触后都改变了看法。
张教授多年讲授大学语文和作词编剧课程,专攻传统“小学”即文字学、音韵学、训诂学、文献学、谱谍学等,并把三百弟子带入“绝学”的宝库。
翻译古文、解读经典有两种方式,揭示大意的是意译,对号入座的是直译。前一种讲师很多,后一种讲师很少。而张红星是后一种讲师的优秀代表。